20181226

Lulala Chen
6 min readDec 27, 2018

--

一週年了!去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,我搭了單程的班機飛抵洛杉磯。

當時唯一想的只是,給自己一個挑戰,看看自己能否適應不同的環境,從頭開始建立新的生活。記得我搭的是中國航空在北京轉機的班機,在北京中轉的時候,我打了通語音電話給品潔,隔著電話我既開心能和他說說話又感到分別的難過情緒,那時我正在肯德基吃著北京烤鴨捲捲,對於自己不顧一切的跳進未知,感到些許徬徨,也眷戀著過去。

原先早該在當兵屆退的時候開始投履歷找工作,但逃避且焦慮的我,直到飛到了美國,才開始投履歷找工作。一開始,每天我都會投大約十到二十封履歷,在投完履歷後,下午我會寫Leecode的演算法題目,三四點後便到附近的公園或超市散步晃晃。大約過了一個月左右,才開始有電話和線上解題的面試,從無限結巴的自我介紹到解釋解題的邏輯,這之中經歷了無數的想把自己勒死的焦慮,然而在投了快一百個職缺之後,我便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各項狀況和技能,重新定位自己在求職上的方向。過去兩年,我有各種從零開始建立專案、從開發到部署和前後端的經驗,因此我停止練習演算法的題目,轉而仔細分析之前在技術和架構選擇上,所做的決定和背後的原因等等,在面試中,我會開始提到自己在評估了A B C之後,因為什麼什麼原因而做出如此的選擇。

二月初,我和品潔提了分手。當時我面臨找工作的極大壓力、遠距離帶來的各種焦慮感和對未來的未知恐懼,我知道我們之間若要繼續下去會非常的困難。雖然品潔說自己可以想辦法一起來美國,或是試著考空姐能夠增加見面的機會等等的,但我不希望她為了我改變,放棄在台灣的朋友和生活,我覺得關係中雙方的付出不能夠失衡,若是她因著我來到美國,失去了一切,而我又無法滿足她的期待時,我相信這樣的關係會是不健康的。因此,我在沒有吵架的狀態,和他提了分手。她很受傷,我也是。

那陣子看到她發的許多關於我們的文章時,我都無法止住自己想哭的衝動,而每次在崩潰大哭的夜晚,我都會想著,這樣做到底是不是對的,有沒有可能有別的解決方式。好久,我都沒能夠正視她的文字和關於她的一切。每次回想起,都會想到那個最後在花蓮的早晨,看著她梳妝準備上班,我從後面抱著她,一直哭一直哭,久久無法自己。北浦、花蓮、吉安、志學、平和、壽豐、豐田,最後回到溪口,和她道別的那天,我一路細數著之間的美好回憶。

三月十二日,我開始了在Sidecar Health的工作。當時onsite面試時,他們就問我想不想要喝咖啡,於是我們就在公司的廚房間喝著咖啡很輕鬆的面試,是個史上最chill的面試,而我也很放鬆,講了非常多過去的經驗和技術細節等等。我們是間新創的保險公司,而我是第八號員工,一上工便著手從頭開發後台的管理系統,每天的時間都過得非常的快,一轉眼就到了五月底,我們終於拿到A輪的融資,公司漸漸穩定下來,於是我們便開始招聘更多工程師。

六月到十月間,我們面試了無數的前後端QA和Data Engineer,那是我從來沒有過的經驗,坐在桌子的另一頭面試自己的同事。

記得我打的第一通phone screening,我感覺比面試的人還要緊張 XD,後來我看了非常多如何面試工程師的文章,也做了很多筆記,漸漸的我能夠很快地在三十分鐘的電話裡,分辨出對方是否具備足夠知識和熱誠,進入下一階段的on site面試。而現場的面試,我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式,從純問答、事先做demo project、寫白板到打開online live editor讓對方實作一些題目,而最後我們也歸納出一些重要的觀察點。簡單來說,就是「Smart and get the job done」。

這一年來,除了在開發技術上的大耀進之外,我認為自己在溝通技巧和管理能力上,也有不少的成長。在專案的最開始,我便在前端team建立了CI CD pipeline和制定出相對應的workflow,直到一兩個月前,我們雇用了一個DevOps顧問,才幫後端建立了CI CD pipeline,但到現在好像他們還是無法一鍵部署 XD。anyways,在公司中雖然我是最年輕的人,但我的意見算是被重視的,感謝之前在發哥的時候,許多厲害前輩傳授的各種知識。

在工作之外,這一年來,發展生活的獨立也是我很重要的一塊。

從三月開始工作後,花了約一個月的時間,我找到了現在的小公寓(發現找公寓比找工作還累lol)。找公寓的過程,也完整體現了我這個人的猶豫不決和草率決定。我看了不下三十間公寓,而選擇現在的公寓,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受不了每天單趟一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。算是一種妥協吧,雖然說他是新裝潢好,離公司十分鐘車程,但他所在的區域、外部環境並不是非常的令我滿意等等。反正在這個過程中,又看到了自己逃避和懦弱的一面,算是更認識自己之類的吧。

第一天入住時,整間房子完全是空的,我拖著從台灣帶來的三個行李箱和一個後背包就入住了,在 Costco買了個睡袋,當晚直接睡在房間的地上。約莫一週後,我在廚房的某處看到一隻小小強(美國的小強非常少,大小也像是椿象),我就立刻和房東反應,他們也處理得很快,隔幾天就派除蟲公司來上藥。上完藥的隔天,那絕對是2018年改變我的重大關鍵事件之ㄧ,晚上我回到家,地上有十一隻死去的小小強屍體,為什麼我會知道是十一隻呢,因為那晚我六點多回家,看到客廳的慘況後,就直接走進房間,坐在睡袋旁倚著牆,好幾個小時無腦著滑著手機,直到十一點,我突然起身拿著吸塵器(不知哪來的力量)數著把地上一隻一隻的屍體清除,結束後,屏氣凝神的把他們沖下馬桶。那時應該是想著,我只有一個人能夠獨自面對,心情上和物理上都是,所以我必須勇敢的面對。(超廢我知道 XD)後來除蟲公司再上了兩次藥之後,到現在再也沒有看過小小強了,感謝小女警的努力,小鎮村又恢復了和平。

接著進入夏天,家中的傢俱也越來越多了,而最後幾件傢俱,是因為高軒的來訪,才買齊的。這又是另一個認識自己的沙發事件 XD,起初我因為對於這間房子的各種不滿,一直想著隔年要搬家,和只有自己住,搖椅和床就很夠用,遲遲不願意買沙發,但因為高軒和高妹要來借住,後來我還是買了一組新的沙發床,後來也覺得其實應該早一點買,沙發是個實用和舒壓的東西,也讓我從書房的活動空間移動到客廳。從這個過程中,我發現自己常常無法正視自己真正的需求,不了解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,透過觀察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反應和感受,希望能夠更懂自己在想什麼。

回顧家中的每一件傢俱、每一個擺設,都是我有意識的購入且置放的,從最簡單的「生活」開始。就像成功嶺入伍新訓那陣子的體悟一樣,當時我寫下了這樣的句子:「在這兒,基本上所有的需求,就是『活著』,把生命中所有的事物拔除,再逐一放回,吃飯、睡覺、穿衣,只維持最低量的需求,接著,再把原本的生活一一裝備上,在這個過程中,逐一重新檢視每一個生命中的元素。」

感謝25歲的自己。

文末附上這一年來LA家的照片

https://photos.app.goo.gl/UdVs1NV3f7jKFckZ7

--

--